Reading
  • 阅读书单
  • .old_doc
    • Summary
    • 软技能
    • 第五章·超越感觉
      • 九大根源
    • 第六章·商业之美
      • 吴晓波频道
      • 读书笔记:《腾讯传》有感
      • 读书笔记:《大败局I》
      • 读书笔记:《浪潮之巅》A
      • 读书笔记:《浪潮之巅》B
      • 读书笔记:《浩荡两千年》
      • 盐铁专营——国家财政的基础
      • 陶朱公——范蠡
    • 第二章·道路
      • 最宝贵的财富
      • 什么换什么最划算
      • 人生最重的枷锁
      • 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
      • 生命中的贵人
      • 什么是资本
      • 那些落后的东西
      • From平庸To卓越
      • 你知道元认知吗?
      • 理财:从零开始
    • 遐想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人生是个谜
      • 读书写作那点事儿
      • 精进读书笔记之即刻行动
      • 喜剧与相声
      • 如此行动
      • 关于书写和思考
      • 二十五六岁
      • 初入职场
      • 两个基本事实
      • 职业选择
      • 年轻的自信,成熟的笃定
    • 第三章·精英日课
      • 精英理论
      • 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 充分竞争的时代
      • 意会与算法
      • 刻意练习
      • 强力研读
      • 万万没想到
      • 智识分子
      • 求职与面试
      • 关于第一份工作
      • 关于突破阶层
    • 第四章·罗辑思维
      • 2016跨年演讲
      • 长谈:让我把话说完
    • 第一章·追随
      • 精神导师之富兰克林
      • 对话庄子
      • 庄子·秋水
      • 名句摘录
      • 读书的乐趣
      • 卢梭
      • 乡土中国
    • notebook
      • 《魅力何来》笔记
      • 《魅力何来》笔记
      • 那个无聊的星期五晚上
      • 高创造性人士的7个习惯
      • 格拉德威尔《异类》书摘
      • 格拉德威尔《异类》读书笔记
      • 科斯《变革中国》书摘
      • 科斯《变革中国》读书笔记
      • 《槽边往事》有感
      • 《槽边往事》笔记
  • 那些思考意义的图片
  • notes
    • 20230612_wang_er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人生是个迷啊
  • 这部剧讲了啥?
  • 关于亲情
  • 关于爱情
  • 关于友情
  • 关于人生
  1. .old_doc
  2. 遐想

人生是个谜

上一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页读书写作那点事儿

最后更新于7年前

人生是个迷啊

作者|subond

日期|2016年10月21日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可以享受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

这是一篇关于韩剧《请回答1988》的观后感。

这部剧讲了啥?

reply-1988

这部剧发生在韩国首尔一个叫做“双门洞”的胡同,讲述了五家人的故事,细致生动地再现了80年代邻里街坊小市民的生活面貌。整部剧以生活为主线,贯穿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邻里情,细致地刻画了那个永远回不去的青春岁月。剧中的生活细节做的很足,处处都可以看到编剧和导演的良苦用心。其实,生活无非就是一日三餐,家长里短,却被演员们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亲情

剧中宝拉的父亲是一个善良,倔强,喜欢把话放在心里的父亲形象,像很多中国的父亲一样。在自己妈妈去世的那一段,宝拉的父亲白天笑脸招呼客人,晚上独自悲伤,静静地守在灵堂前。直到大哥回来,才好像找到了依靠,不必装作坚强,兄弟姐们四人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二十几岁的年龄,或多或少也开始意识并接触到周围亲人的年老,甚至离开。突然之间就发现,原来好多的称呼从此再也叫不出口,而关于那个人的记忆却永远地刻在记忆里。我的爷爷在我父亲18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所以从小到大,我没有喊过一声"爷爷",也从来没有体会过爷爷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小时候不懂事,还吵着向父亲母亲“要过”爷爷。现在想来,那时的父亲想必也是凄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一声”所谓的称呼”也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了,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喊一声,少一声。

“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创造了母亲”是一句犹太谚语,是赞美母亲的。其实,父母真的就是子女的守护神。无论孩子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家就能感受到温暖,找到了依靠。挫折的时候,给我们鼓励与安慰;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引与勇气;给我们追逐梦想的力量。每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或是夸赞,或是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像阿泽爸那样,把报纸上关于儿子的比赛报道一一剪下,做成册子,细数着儿子每一次的成绩。深沉的大地一样的爱,那是父亲的爱。

剧中的三位母亲,也是那样的平凡而伟大。没有女儿的豹子夫人,却收获了比女儿还细心的"二女儿"金正焕。知道母亲不懂英文,细心地在母亲的护照上标上注音;知道母亲是操心的命,当发现母亲因为外出探亲而父子三人过得还不错而不免有些失落的时候,故意制造小麻烦,让母亲“回归”;知道父母的结婚照是合成的,精心地为二人准备婚礼。这些小小的细节,足见正焕的用心。9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们90后这一代几乎都是独生女子,以至于作为儿子的我们,不得不又当儿子又当“闺女”。

剧中印象很深的还有的阿泽爸爸和善宇妈妈,两人都有一个好儿子。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很懂事,两个儿子都知道父母亲的不容易,更明白人生的意义。人各有命,作为孩子尊重父亲,母亲的决定,作为父母也尊重孩子的想法。渐渐地发现,生命中的每一个出现在身边的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有些话只能对固定的人讲,或者选择不说。丈夫,妻子,邻里,儿子,女儿,朋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所承载的意义也不同。就像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到的那样:“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今生有幸为家人是最大的幸福。

关于爱情

剧中德善的爱情最引人关注。在不知道结局的时候,个人比较倾向于德善和阿泽这一对儿。原因很简单:没有所谓的时机,只有更恳切的心。

如果今天,我没有被那该死的红绿灯拦住,我可能就会命运般站在她的面前。但是缘分,不是自动找上门的偶然,是带着恳切的盼望做出的无数选择。那家伙更恳切,搞怪的不是红绿灯,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这是正焕的独白,只可惜明白得太晚了。虽有些让人心疼,可是世事如此。既然喜欢,就要大大方方让对方知道。爱情里,没有尴尬。有些人,总是担心,本来是朋友说破了岂不是很尴尬。其实,今生若不能为爱人,为什么要保持那么亲密的朋友关系呢?为了爱人,失去一个好朋友又怎么样,何况还是异性。爱人,才是我们一生都要守护的那个人。

关于友情

剧中正焕和阿泽同时喜欢德善,互为情敌。但是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

虽然我和你爱着同一个女人,可是我仍然喜欢你,不愿意让任何不幸发生在你身上。

没错,这就是友情。

关于人生

人生的话题好大,可是细说起来也就那么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需要自己独自去面对的时刻,为了不让我们孤单,才拥有了家人,朋友。人生更像是一场修行,能帮到你的也只有 我们自己。善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看似无关,却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来到你的身边,请珍惜。

剧中的正峰哥哥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说实话全剧95%的剧情中我都觉着这是一个多余,直到结尾才发现,这是导演的最后一步棋。正峰哥哥用了七年考大学,用了七年考司法考试,直到遇见真爱,才明白:活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终选择了做美食。一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擅长,并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工作或者一生的事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人生最难的在于找到自己。